巴赫:郭德堡變奏曲_2022鋼琴獨奏

售價$ : 788
  • 商品介紹
  • 專輯曲目
  • 商品注意事項
《郭德堡變奏曲》係巴赫最耐人尋味之長篇鍵盤作品,若全盤清點巴赫作品將發現除了三套各六首共十八組之鍵盤組曲外,再也沒有如《郭德堡變奏曲》這樣既俱備作曲技巧之複雜度但也在聽覺上平易近人、側重愉悅度之作品。
譬如其它鍵盤作品:如《平均律》與《賦格之藝術》等,多呈現嚴肅性,更偏重於磨練或展現作曲技巧與訓練演奏技巧等功能,而再譬如其它巴赫之非鍵盤作品,如清唱劇或彌撒曲則大部分是因教堂與皇室宮廷雇主之需求而作,多半具宗教功能,而非為了世間、為了聽眾之悅耳饗宴而作。
 
換句話說,巴赫能於此套作品中將自己的作曲技巧完全貢獻於世間之悅聽性,並將各樣轉變和聲、轉變調性、擺弄音型、裝飾音等作曲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而能創作出比前述各鍵盤組曲還要超出數倍之曲長,加上頭尾呼應之主題,進而於整曲反覆八十分鐘之聆聽中製造出有如小小塵沙世界歷經生、住、壞、滅之後,旋復重生!最終演釋出洗盡鉛華、返樸歸一之寂靜感。
 
若細數現有郭德堡變奏曲錄音,其中最為突出之代表係顧爾德(Glenn Gould 1932-1982)於1955與1981所錄製之版本,此二版本見證了人類錄音技術發展至巔峰之過程,而一生特立獨行的顧爾德毅然決然引退舞台藏身於麥克風後之行徑,亦顯示出麥克風與擴音機世界是多麼令人著迷,此於十九與二十世紀交接之際始發展出的機器世界使得顧爾德投身其中,於錄音期間種種瘋狂、近乎苛求等之軼事流傳於世,正因顧爾德不虞其力的實驗此錄音技術,使其錄音製造出唯有音響才能展現出之細節,直至今日都是愛樂迷與音響迷眼中之經典。
爾後諸如席夫(András Schiff, 1953-)與普萊亞(Murray Perahia, 1947-)以至於俄國諸位鋼琴大師,早期從尤蒂娜(Maria Yudina, 1899-1970)至本世紀科羅廖夫(Evgeni Koroliov, 1949-)之錄音皆各有其韻味,一一展現出德奧系、美國鋼琴家或俄系之演奏特點外,不同時代之錄音也展現出迥異之彈奏美學與音響美學。
 
而近年來華人世界中也出現朱曉玫與朗朗等鋼琴家之郭德堡變奏曲錄音,更是展現了截然不同之樣貌,而屬於台灣音樂家之代表版本除了上世紀陳必先老師無反覆之版本外別無其他代表版本,因此本張專輯亦嘗試製作出兼具巴赫原味精神與一方美學代表性之郭德堡錄音。
 
本CD專輯所欲保存之精華為巴赫此作問世後三百年後屬於現世美學價值之演繹,其中,現代鋼琴與現代音樂廳迥異於大鍵琴與宮廷室內空間之聲響,而繁複、趣味橫生之裝飾音於三百年後的今天亦發展出屬於當世聲響迴繞之韻味,種種細節隨著此曲不斷地被諸大師鋼琴家所屢踐而開展出繁多樣貌!
 
鋼琴家陳政廷則承襲著各種精華之版本,以其七年留俄之學養,於本世紀初尚能親炙俄國鋼琴演奏學派之聲響韻味並擷取其中之精粹,更於爾後返台多年間玩味、淬鍊此曲,於專輯中完整錄製全反覆之郭德堡變奏曲,其於不同之變奏段落與反覆中,運用現代鋼琴時而模仿大鍵琴鏗鏘俐落之聲響,時而仿效管風琴恢宏廣納宇宙之效果,時而凸顯鋼琴極富歌唱性之柔軟溫潤之音色,配合多種分句、觸鍵製造出不同之語韻與音樂意涵,皆是依循巴赫與巴洛克音樂之精神與原則,為了仿效巴赫此位音樂老頑童那種對於音型與聲響永遠保持赤子之心之實驗與創作態度,企圖製造出巴赫在世親聞亦能會心一笑之版本。
 
 
【古典再創之新美感】
其中有關本張專輯殊異於其他現存錄音、展現台灣文化創造力之用心處就在於演奏詮釋與錄音層面上之特殊處理與互相配合,略述如下:
 
現今錄音美感傾向於在收音後以大幅度之後製調整達成演奏家與錄音師想像之效果,例如朗朗近幾年所錄製的郭德堡變奏曲,其迴音繚繞效果應為錄音師與演奏家於錄音收音完成後再以軟體調校產生之效果,此法迥異於傳統錄音概念。傳統錄音在當時電腦運算技術尚未如此發達之時,演奏家與錄音師均須於錄音室中積極實驗、調校,團隊需要精密計算錄音空間之聲音反射物理特性與數支麥克風可分別收錄之效果,一次又一次不斷反覆確認所收錄呈現的聲音,縱然後期製作上少不了剪接片段與微調效果,但總是以現場收音為最後定案出版之主要聲道比例,並不會於調校後與原收音效果相較懸殊。
 
本專輯所採用之方式偏向傳統錄音概念,這是因為我們認為縱然於現今電腦演算技術已超越人腦運算的時代,看似能以速成、一鍵點擊之方式即能製造出許多效果,然而牽涉美感與情意表達之音樂藝術,是無法僅依靠演算技術達成的,因演算技術僅是在人類設置的繁複規則中快速得到最多的可能性,但這些可能性中如何是美?如何能達成某種意境之展現?還是需回歸人類的感官以做出感受性判斷。
 
在大量依靠後製的情況下,聲音的呈現一定無法自然,乍聽下很有效果但是不耐聽,而大量演算法所製造之效果亦將干擾聆聽時的感覺,最終破壞情意之展現!此種現象若以照片來解釋便很好理解,例如現代的照相技術之修圖軟體可以讓每個人都擁有蘋果肌與瓜子臉,乍看之下人人皆為俊男美女,效果異常的好,但實則每個人高興之餘心裡都清楚照片中的人並非自己原貌,對於自己真正於神韻上所展現的美,則亦被干擾而不能完整呈現了!
 
於本張專輯中,鋼琴家陳政廷對於郭德堡變奏曲一開頭主題所欲展現的意境為「寂靜」,而此「寂靜」並非是錄音上消除雜音或加強某些音頻效果之乾淨,也並非如顧爾德版本錄音中那種很靠近樂器所錄製出來包含琴鍵上下與擊槌聲響的效果;本張專輯的「寂靜」是包含了空間中無聲的寂靜與有聲的悠揚,是親坐於音樂廳中始能體會到之覺受,是有賴於演奏家以其豐富素養運用技巧而彈奏出內蘊虛空寂然之音色。
 
為了真實呈現此寂靜,錄音師考量了錄音演奏廳之空間結構以及反射條件後分別於廳中放置了三組麥克風,並於後製時以三組麥克風不斷試驗調配出麥克風收音之比例,以達成還原臨場靜謐之感。
 
除此之外,於本張專輯中各處亦多方呈現繽紛之效果:其中有快速音群之輕巧活潑如平原曠野中飛奔跳躍之小鹿,其中清晰度與顆粒感之效果於最後混音時亦是考量點;又如最後第31軌處之Quodlibet段落,演奏家欲表現之效果為大合唱或管風琴的宏偉豐富聲響,此處乃最後後製混音之一重要的考量點。如何於彈奏與錄製時能確實彈奏、確實錄下清晰感、顆粒感或是空間裡自然合成之豐富聲響,並於後製時能考量整曲效果差異性,既能兼顧不同段落不同效果的特色亦能協調出具統一性之最終創新美感,此為本團隊於本張專輯特別用心經營之碩果。
 
承上可知,本張專輯之詮釋富多樣性與豐富之音色處理,綜觀現存錄音中,除了尤蒂娜以其特有之憤慨彈奏郭德堡變奏曲外,大多數演奏大師們對於巴赫的詮釋不會選擇於音量與音色上作戲劇性地差異對比,並對於郭德堡變奏曲之整體音色也偏於較甜美的認知,對於即使再如何慷慨激昂之片段也傾向以較平靜之方式處理;並且再加上現今一般錄音團隊受限於當今錄音潮流之限制,無法再以偏向傳統錄音手法之實驗精神,慢條斯理的試驗、嘗試各種自然產生之聲響之可能性;故於此整張專輯超過一個小時的聆聽經驗中,眾多錄音多是聽到單一性保守偏恬靜或可愛機靈之效果,而較無大開大闔的感覺;相較下,本張專輯是對於巴赫詮釋與錄音技術等皆作了不同於潮流與時下認知之大膽嘗試與創新,志於能製作出一張兼具突破創新與美感享受之專輯!
 
當代鋼琴家朗朗於近年發行郭德堡專輯時,曾回憶起過往聽聞顧爾德版本之經驗,因其自認深受顧爾德極具特色之句法處理與控制縝密之彈奏法所影響,下定決心往後願如顧爾德一般彈奏。而本專輯錄音所願紀錄的並非另一位顧爾德,畢竟世界只需要一位桀驁孤傲之顧爾德,並不需要另一位再學得如何相似也永遠不是的顧爾德!故本計畫所祈願紀錄的是忠於巴赫精神並展現演奏家所見、所學與錄音師所聞、所認同之綜合美感價值,屬於我們這時代,真正屬於我們這塊土地與我們這群人的紀錄,期望後人得以從餘韻繚繞中深切體會並數數回味我們與巴赫那一期一會之感動,共享這份超時空之共鳴!
 
 
又及,本專輯之執行有賴於強大製作團隊之支持與努力,於積極尋覓下極其幸運能值遇台灣飽含素養之錄音工程師---陳氏兄弟與饒瑞順老師,彼等古典錄音師正展現出台灣之文化人才與軟實力,他們不同於時下風潮大張旗鼓、大肆喧染商業手法所展現出之特質,是為台灣真正能浸淫於文化中並能玩味、專研文化之人才。台灣文化之實力始終是默默存在於市井中臥虎藏龍的那群苦心孤詣之守護者,有幸仰賴於本群不慕榮利、靜靜工作的專業文化人,此張專輯始能於演奏家與錄音工程師不斷溝通、再三實驗與配合之情況下問世,因此,本計畫亦能堪稱為台灣精緻文化力之展現!
 
 
【鋼琴/ 陳政廷】
學歷: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院-鋼琴演奏博士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院-音樂理論系博士候選人
專長:鋼琴演奏與教學、鋼琴音樂研究、演奏傷害預防及康復訓練
師承:D. Kopylov教授,傳承於以大師瑙莫夫(L. N. Naumov)之莫斯科涅高茲鋼琴學派
 
於鋼琴演奏上,擅長以深刻之音色表現誠摯之音樂內容;豐富多彩之音色以及對複音音樂之高度掌握,加之以個人於樂曲情意上之深度演繹,廣受好評;曾獲獎項包括2010 Maria Udina(St. Petersburg ) 國際鋼琴比賽首獎等,及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並多次受邀於瑞士、香港、俄國、日本等地演出。
 
旅俄期間,於2011年起,任職於莫斯科音樂院世界音樂中心(World Music Center),從事網站資料翻譯與學術資料整理,及協助籌辦各項國際音樂節與研討會事務;並於2009年受聘於莫斯科音樂院,專責規劃冬令營與夏令營系列活動,擔任專業課堂即時口譯(俄翻中、俄翻英)及各國學員輔導員,除拓展招生之餘,亦多方協助來自世界各國之音樂學子。
 
旅俄期間活躍於舞台活動中,除定期舉辦獨奏音樂會外,亦常態性受邀參與各式聯合演出;並於2011年三月統籌規劃莫斯科台灣旅俄學生聯合音樂會《四季》,以柴可夫斯基鋼琴作品為主軸,融合情境式詩文朗誦與畫作,設計聲視動態多媒體演講式音樂會,廣獲莫斯科音樂界之熱烈迴響。
 
於學習過程中除受惠於各階段指導業師之無私教學外,亦廣詣諸國際大師請益,其中受到涅高茲學派傳承者鋼琴教育大師瑙莫夫(L. N. Naumov)之影響最為深巨、啟發最為深遠:瑙莫夫大師教學之特色乃於能很神奇地激發出學生各自之詮釋與潛力,令各各天賦殊異之學生們展露繽紛異采,故其高徒各自展現出迥異之演奏特色,甚至頗難觀察其係出同門!奇妙的是,大師教學時鮮少親自示範,總是以其獨具一格之啟迪式教學觸發學生自己所未曾覺察之潛能;此於筆者自身之教學生涯上真是遺澤綿延!
 
 
【君子不器之政廷老師】
於政廷老師之觀念中,我們來到此世間絕非偶然,一切之會遇皆為了相互成就、共成圓滿;宇宙萬象是如此地繽紛博浩,值得一再探求索查,窮其畢生精力亦只得窺微分,是以政廷恆是不空過任何得以學習新知,串習新技能之各式機會!
 
以此之故,饒富意趣的,我們發現此位鋼琴博士除了能演繹精湛樂音、專業教學、撰寫音樂學論文、音樂雜誌專文……等等其份內專長之餘,竟亦能維修電腦、電腦程式語言設計、修繕牆壁、簡易維修家電、修理馬桶水箱、自然療法(按摩精油草藥)、甚至搬運重物……等等您想得到或想不到之種種技能;所以,每當東西壞了時,她總是說:「我來看看!」,然後就展開了冗長之研究、分析、拆解……
 
也正因如此,政廷於年幼時即已練就了換絃、調音等基本功,大學時更上網自國外進口整套鋼琴修繕工具。記得有一回她友人獲贈一台已然發不出聲音之平台鋼琴,熱心的她為了幫友人省下巨大之整修費用,竟耗費多時為之換琴弦、磨鉛墜、調音……百般琢磨的讓平台鋼琴又再度展現了生命力!
 
可想而知,百變金剛的政廷,除了上得廳堂,還入得廚房,自然亦做得一手好菜,舉凡家鄉味至異國料理,都難不了她!總之,好奇寶寶般的政廷,除了追尋解答之餘,還總是充滿一再多方嘗試之耐心。
 
由此可知她的鋼琴造詣,自然是千錘百鍊般的出神入化!記得第一次聽她的演奏會時,第一首樂曲就令我們潸然淚下了!她的音樂是如此感人肺腑、深刻動人,最可貴的是她彈奏音樂之衷懷是「純粹」,她說:「我演奏每一首樂曲,為的不是展現我自己,而是為聽眾還原出作曲家創作此曲時之初心意涵,故每當練習一首新曲之前,我會盡力查找作曲家創作之年代、起緣,乃至其時創作者之婚姻、交友、遷旅等等足資探求曲意之背景;一來是好奇,二來是期盼藉此理解作曲家創作時之胸懷,我方得以依其意旨於樂音中演繹詮釋,盡力傳遞出原創之精神。」
 
政廷演奏的音樂,除了擁有令人迴腸盪氣之真摯情意之餘,更令我們驚奇的是她的「音色」!有位朋友告訴我,有次她參與一場政廷與多位音樂家共同演出之音樂會,她覺得超級不可思議的是,較晚出場的政廷甫開始演奏,瞬間讓她覺得是直接換了台音色更優美之鋼琴!對我們來說,政廷於音色之精湛處理,猶如書法名家王獻之以掃把寫字亦得以獲其父親王羲之大加讚賞一般,她能夠突破器用之侷限,就算是年代久衰之鋼琴,於她的一雙妙手之下依然能展現出細膩動聽之音色!
 
而最重要的一環,則是政廷老師於音樂、於教學之器宇心量!此係源於其授業恩師葉孟儒伉儷!她於台灣求學期間有幸得蒙恩師葉孟儒悉心教授,葉老師無私、恢宏大度的不計時間金錢予以引導教誨,其後更與師母兩度攜政廷赴俄拜訪其恩師L. Naumov,因此而決定性的促成政廷赴俄留學之機緣!
 
以此傳承於涅高茲學派極為尊師重道並致力以初心發揚純粹音樂藝術之精神,政廷於取得鋼琴博士學位後繼續留俄攻讀音樂學準博士;返台後以延續傳承並啟迪學子為宗旨,總是想方設法地設計各式啟發性之肢體動作、善設言語來傳授學生更上層樓之技巧,亦絕不願輕忽學生任何微細之小疵,也相信只要學生有心學習並願意黜除陋習,人人都能蘊含著無窮之進步空間!
 
此外,更為專職之音樂教師與學生們持續規劃系列專題講座,除了期盼裨益更多學子之餘,亦衷心期待能於講座中與有心之教師們相互激盪,以冀拋磚引玉出更多精湛琴藝與教學技巧!
 
 
【郭德堡變奏曲源考】
本曲出版於1741年巴赫在世時,其創作過程伴隨著一段有趣卻難以考證之軼事,此軼事出自1802年作家福柯爾(J.N. Forkel)之巴赫傳記,其中記述此曲係巴赫為俄國駐德選侯凱薩霖格伯爵所創作,略述如下:
伯爵素來賞識一大鍵琴家名為郭德堡,某次伯爵於萊比錫停駐時,特地派遣郭德堡向巴赫求教,並請巴赫專為其失眠困擾而創作一足以舒眠之大鍵琴曲,令郭德堡得以於伯爵失眠之夜晚為其演奏;巴赫亦因此曲而獲得伯爵賞賜一只金杯以及豐厚之酬勞。故本曲以「郭德堡變奏曲」為名傳世,然此曲名並未曾刊印於1741年本曲首刷之初版中。
後世於此故事之真偽一直存疑。一者、創作年代與故事發生之實際人事時地物等細節對不上,二者、福柯爾雖宣稱此故事係由巴赫之子親口所述,然因無物證可茲佐證,口耳相傳亦容易產生訛謬,是以常為世人所質疑。
 
於曲式架構上,整曲可分為三十二段落,由三十首變奏加上一前一後相同之主題所組構。其中三十首變奏皆使用相同之低音和聲,並又可再分為三首一組、每組最後一曲皆為卡農,整曲共十組之結構;而第一組至第十組卡農則依序安排由同度卡農、二度卡農直至十度卡農等形式寫作而成。於此複雜縝密之結構中,巴赫竟能信手捻來,各曲皆展現出殊異氛圍,進而發展逸趣橫生之樂思,自然地於同一和聲低音之基底下創作出三十首全然不同之小曲,並於各曲之銜接鬆弛有度,恰到好處的掌握了曲子大結構之節奏感!
 
另一關於此變奏曲之趣事則為音樂學者於1974年法國史特拉斯堡發現了巴赫之古本原稿,此乃巴赫親手於此曲之初版譜上修正的譜稿;有趣的是,巴赫竟還於該譜稿之末端再附上了十四首與本曲主題相關之卡農,而其中第十三首變奏恰好被畫於巴赫當年所留下之肖像畫中。我們從此十四首追加之卡農中,可以發現巴赫對於此主題真是意猶未盡,出版後還不斷補充可能之主題變化,補續做成複雜之卡農模式。
 
由此可知,巴赫創作此曲之意圖就是一種享受,那是一種擺弄音樂素材以之自娛的樂趣,他快意地挑戰以相同之旋律或和聲創作出各式殊異之音樂,這使得我們又再更深一層的認識了巴赫其人,或許真實生活中的巴赫不似其肖像畫中之嚴肅樣貌,反而是一位老頑童,如同其造像之際,不忘請畫家畫下自己那有趣而遺世之郭德堡變奏卡農,埋了慧詰之伏筆,留於後世人們解謎。
 
不論謎底為何,於此三十首變奏中我們聽到的是平易近人之主題與該主題變化出的一段段動人之樂音,相較於巴赫另兩部鍵盤巨作--《賦格的藝術》與《音樂的奉獻》,《郭德堡變奏曲》除了展現巴赫對位技法之登峰造極,還又多了一份平易近人與觸動人心之悸動。《賦格的藝術》與《音樂的奉獻》是嚴肅的、令人正襟危坐之小調主題風格,而巴赫處理主題中之半音音程的對位手法是一種令人感受到層層高峰不斷探入雲端之莊嚴肅穆;而《郭德堡變奏曲》G大調之詠嘆調風格則像是敘述人生大小事之平易語氣,於開頭之主題即像是迎來一新生命之初誕,而後之三十首變奏則像是經歷了人生各階段之變化,其中跌宕起伏,時而有令人感到驕傲的高峰,時而又有令人痛苦萬分之時刻,最終再次歸于平靜回到主題,而最後主題之再起,或許是死亡,抑又或是再次重生呢!?
這就是巴赫結合人與神,令人感動之音樂力量!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Compact Disc I ) 
1.Aria
2.Variatio 1. a 1 Clav.
3.Variatio 2. a 1 Clav.
4.Variatio 3. Canone all`Unisono. a 1 Clav.
5.Variatio 4. a 1 Clav.
6.Variatio 5. a 1 ô vero 2 Clav.
7.Variatio 6. Canone alla Seconda. a 1 Clav.
8.Variatio 7. a 1 ô vero 2 Clav. al tempo di Giga
9.Variatio 8. a 2 Clav.
10.Variatio 9. Canone alla Terza. a 1 Clav.
11.Variatio 10. Fughetta. a 1 Clav.
12.Variatio 11. a 2 Clav.
13.Variatio 12. a 1 Clav. Canone alla Quarta in moto contrario
14.Variatio 13. a 2 Clav.
15.Variatio 14. a 2 Clav.
16.Variatio 15. Canone alla Quinta. a 1 Clav.: Andante
 
 Compact Disc II
17.Variatio 16. Ouverture. a 1 Clav.
18.Variatio 17. a 2 Clav.
19.Variatio 18. Canone alla Sesta. a 1 Clav.
20.Variatio 19. a 1 Clav.
21.Variatio 20. a 2 Clav.
22.Variatio 21. Canone alla Settima
23.Variatio 22. a 1 Clav. alla breve
24.Variatio 23. a 2 Clav.
25.Variatio 24. Canone all`Ottava. a 1 Clav.
26.Variatio 25. a 2 Clav.: Adagio
27.Variatio 26. a 2 Clav.
28.Variatio 27. Canone alla Nona. a 2 Clav.
29.Variatio 28. a 2 Clav.
30.Variatio 29. a 1 ô vero 2 Clav.
31.Variatio 30. a 1 Clav. Quodlibet
32.Aria da Capo

山海山販售商品為版權商品,恕不提供拆封試聽及非瑕疵的個人因素退貨,購買前請至購物需知詳閱注意事項
■ 商品拆封過程煩請錄影,並於您收到商品一週內,詳細檢查商品。
■ CD / 唱片運送過程無法避免碰撞,黑膠封面邊角可能會有小摺痕,若您對外觀較要求,請直接至實體店面挑選,
我們不接受因外觀不滿意等非播放上瑕疵的退換貨,敬請見諒。
■ 若您收到的商品有瑕疵或損壞,請勿拆封並且保持商品完整包裝,若屬個人主觀範圍,恕不提供退換。
■ 預定預購商品若遇國外發行日期延後,本店恕不接受取消及要求退款。
■<出清商品>因發行年代久遠,外觀包裝皆不完美,非光碟瑕疵接不予退換貨。
■ 訂單成立後如有需變更請在24小時內告知,逾期則不受理。
■ 尚未發行之商品,發行日不等於到貨日,預計發行後約2周左右到貨。
■ 彩膠產品圖僅供參考,實際需依實體商品為主。
■ 收到包裹外紙箱如有損毀情形,請於上班時間且24小時內回報,逾時則不受理。

相關專輯